交通大学在迁校过程中及扎根西部办学近六十载岁月里,传承优良学风教风,发扬艰苦奋斗品格,践行弘扬“延安精神”,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涵的、交大和陕西高等教育界独有的“西迁精神”。“西迁精神”乃至演绎的“西迁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精神,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所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饱含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爱国奋斗、无怨无悔的基因传承,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生动的教学案例和鲜活的课堂素材,给高校思政课教师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启发。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将交大西迁壮举纳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要主动将交大西迁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厚植家国情怀,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提升思政工作质量,让西迁精神增强“思政亮度”,照亮青春奋进之路,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人类命运紧密融合在一起,在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属于这代人的新贡献。
一、总体指导思路
1.注重价值引领,熔铸爱国精神(目标)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时代。西迁精神作为新中国知识分子不忘初心、矢志奋斗中孕育出来的精神财富,为新时代知识分子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提供了不竭动力。立国之本在于教育,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应着力抓好“党的领导”这个关键,必须坚持 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的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大优势,引导广大师生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夯实对师生价值引领的基础。
2.立足校情学情,挖掘教学资源(内容)
高校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对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实现爱国主义精准教育,就要立足校情和学情,多措并举,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用情怀的力量引领学生,以理论的力量说服学生,用事实的力量感化学生,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一是以西迁精神追溯学习催人奋进的时代精神谱系;二是挖掘抗“疫”实践中彰显出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等,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三是深入学习和领会总书记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实践中去。
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育人质量(方法)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必须遵循历史演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提升育人质量为旨归,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使教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形成协同效应,以此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要以名师名课为引领,建立协同共享课程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二要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当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综合服务能力。
二、课程设计方案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
(1)在教学内容的创新上,“西迁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的具体内容就是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因此在这部分可以充分表达“西迁精神”是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弘扬“西迁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
(2)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西迁精神”主题讨论,演讲,以及如何弘扬“西迁精神”;或者参观西迁纪念馆的方式,增进学生对“西迁精神”的体验与感悟。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设计
(1)在教学内容的创新上,把西迁事迹融入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讲好“西迁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2)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中,发挥学生主体性,采用“西迁精神”主题讨论,演讲,参观西迁纪念馆的方式,增进学生对西迁精神的体验与感悟。
(3)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强调要引导学生以身体力行的奋斗,自觉将理想融入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放飞理想,自觉做“西迁精神”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做新时代的西迁人。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设计
(1)在教学目标上,紧紧抓住“西迁精神”的核心,即爱国主义,深刻阐释其精神内涵,以及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精神等共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用“西迁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家国情怀激励青年学子的报国之志,增强他们的爱国理性认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牢记总书记发扬“西迁精神”的嘱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握好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
(2)在教学内容上,将“西迁精神”形成和发展融入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从辩证唯物主义(第1、2章)和历史唯物主义(第3、6、7)的视角深刻阐释“西迁精神”的内涵。同时,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疫情防控中的生动实践和深刻领会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大局意识,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胸怀,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理性认识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3)在教学方法上,遵循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历史演进逻辑,以名师名课为引领,建立协同共享课程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以实践教学为抓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综合服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设计
(1)在教学内容方面,以“西迁精神”追溯学习时代精神谱系,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融入“西迁精神”。“西迁精神”同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共同形成了催人奋进的时代精神谱系。如:在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中,“90后”党员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突出表现,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这些都是青年学子学习的榜样。
(2)在教学改革方面,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部分融入“西迁精神”,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当中。如:聘请交大西迁老教授走进课堂或青年学子当中,用“现身说法”讲授西迁征途中的筚路蓝缕和爱国情怀,让学校创办和西迁历史的鲜活素材来激励青年一代学习榜样人物、崇尚科学、矢志拼搏和追求卓越。
(3)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方面,以西迁精神凸显政治素养提升的要求。西迁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西安交通大学一代“西迁人”为响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积极投身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凝练而成的。通过西迁精神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使他们确立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5.《形势与政策》课程设计
(1)“西迁精神”充分凝聚着广大知识分子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赤胆忠心,深刻诠释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民族气质,其蕴含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召历久弥新。以‘西迁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激励广大青年学子践行报国之志的强大动力,传承好‘西迁精神’,将个人的奋斗步伐深深刻印在国家发展历程之中。
(2)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疫情防控中的生动实践,深入挖掘抗“疫”实践中彰显出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等,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传承爱国精神,践行报国之志,彰显家国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人生理想之中。
(3)深入学习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历史责任,紧扣时代脉搏,坚定创新自信,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贯穿到思政课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实践之中。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2020年9月17日